近年来,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商镇深挖乡贤人才资源“富矿”,积极采取“基层党委+乡贤+乡村治理”的模式,不断打造以乡情为引,推动乡贤人才携项目、资金、人才等资源回乡创业,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全面摸清底子,做好“聚贤”文章。常态化完善乡贤信息台账,分类摸底建立3类乡贤队伍数据库87人,积极引导医院、学校高层次人才、企业、高校毕业生等多领域乡贤人才返乡就业创业20余人,对30余名重点有意愿返乡投资创业的乡贤实行专人联系、跟踪服务,通过“线上”载体和“线下”活动,密切联络联谊,不定期传递节日问候、征求乡村振兴意见建议,结合各村(社区)村集体经济能开发、能利用、能经营的资源做到底子清、产权明、可盘活,为“引贤”奠定良好基础。
用心搭建平台,做好“育贤”的文章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建立乡贤活动室、乡贤道德讲堂等乡贤阵地,为乡贤返乡提供集服务、交流、联络多功能于一体的活动阵地,提升乡贤集聚度、活跃度和贡献度。充分挖掘、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,激励群众见贤思齐、崇德向善的文化基因,不断强化群众思想道德建设,切实提升群众思想道德修养和乡风文明程度。鼓励在家乡贤以身示范、当好榜样引领,带头开展农村环境整治,带动周围群众和外出务工人员捐资出力,做到家家户户齐上阵、全面参与共治理,助力和美乡村建设。聘请影响力乡贤在村(社区)担任“商镇高质量发展顾问团”16人,“荣誉支书”“荣誉主任”25名。
用情树立榜样,做好“用贤”的文章。充分发挥“商山红莲”国家劳模孺子牛奖获得者-徐升莲先进典型,引导乡贤在养老助老、爱心帮扶、康养产业等领域积极作为,发挥报效桑梓的优良传统。引导乡贤当好惠民政策的宣讲员,成为基层治理、社会和谐的“稳定器”,建立“党支部+乡贤+村民”的连接纽带,充分利用“乡音党课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积极开展法治教育普及和文明新风倡导宣讲40余场,矛盾纠纷调处化解20余起,协调重点建设项目征地拆迁3个。通过乡贤牵线,开展“迎老乡、回故乡、建家乡”招商引资座谈会,签约项目4个2.3亿元。
通讯员 陈冬 农业科技报—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冯玉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