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 一些地方乡村治理制度不完善、主体定位失衡、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突出,农村高价彩礼、人情攀比、薄养厚葬等现象抬头,对农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治理能力带来严峻挑战,加快乡村治理现代化势在必行。椿树镇桃园村以建强公益组织、塑造公益品牌为突破口,立足自身实际,大胆探索、积极实践,走出了一条乡村治理新路。
该村积极探索建立“1+5+N” 农村党建管理模式,牢牢 抓住“党建引领”这条主线,通过成立“桃李”公益性组织 助力乡村振兴。桃李”公益性组织有村党支部牵头,由来自村内各行各业志愿者组成,志愿者总数达45人。下设“关爱老人”“关爱未成年人” “环境整治” “乡村发展” “矛盾调解” 5个工作组,其中“关爱老人”工作组设立爱心理发室、爱心面馆、老年助餐点、老年助浴室和老年活动室,免费为80岁以上的老人、重度残疾人和特困供养老人提供生活上的服务; “关爱未成年人”工作组组建留守儿童“保育员”队伍,定期走访村里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,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突出问题,做好心理疏导和关爱帮扶;“环境整治”工作组成员担任村庄环境卫生整治“保洁员”和“监管员”,适时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,及时检查和发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加以解决;“乡村发展”工作组成员担任村经济发展“领跑员”,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、献计出力;“矛盾调解”工作组成员担任乡村矛盾纠纷的“调解员”,及时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,做到“小矛盾不出组,一般矛盾不出村,大矛盾不出镇。”
近年来,该村依托“桃李”公益组织,加强产业谋划,定期召开党员群众和能人大户座谈会,广泛吸收党员群众意见,争取支持,努力达成发展共识,凝聚发展合力。制定 “能人大户+合作社+农户”的经济发展新路径,鼓励能人大户、合作社进行菊花、金安脆桃、稻虾养殖等规模种植,带动群众增产增收;率先开展老年助餐点试点并投入运行;宣传动员党员和群众300余人次,对全村路旁、宅旁进行集中 绿化,引导农户利用闲置空地开展菜园、果园、花园等“三小园”建设,利用废弃砖瓦、竹栏绿植等生态材质进行围合,栽种桂花、月季、牡丹等花卉,推进边角地带绿化美化;组织发动村民参与“最美家庭”等评选活动,选树典型,以“小家美”带动“大家美”、以“自家美”带动“家家美”,新风尚和“比学赶超”氛围日益浓厚;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